跳至主要內容

    氣象人員 x 藝術家

    氣象人員 x 藝術家

    周真源
    2018年9月

    生活上,天氣元素可以融入到藝術創作中。
    畫中(見圖一)是我自己題的一首以四時景象為主軸的七言古詩,內容如下:
    夏蟬盤枝樂於巒
    休道冬鳥遷南遠
    知秋落葉問津否
    復聞已過春江暖
    用現代人的話來說就是:夏天時,蟬快樂地生活在山林的枝頭上;冬天時,在道路上休息的候鳥還有遙遠的南遷旅途。當秋天第一片樹葉落下時,會有人去過問一下嗎?又聽聞春天暖和的江水都不再暖,才發覺又過了一載。這裡表達出不同的事物都在各自各精彩,在不經不覺間時光已飛逝。
    圖一
    圖一: 筆者以西畫顏料繪畫的中式山水畫
    原來工作上,藝術觸覺也可以反過來融入到氣象服務中。
    我在天文台的預報系統組工作了若干個寒暑,不經不覺時光也已然飛逝。我的工作包括管理發布熱帶氣旋路徑和接收全球電腦模式數據系統,跟著把原始數據處理後再繪製成各式各樣的圖表,以供市民大眾和預報中心參考。這個過程可以應用繪畫中用色的一些基本技巧。例如冷暖色的運用,挑選暖色去表達高溫或影響相對較大的天氣,而冷色則用來表達低溫或相對穩定的天氣(見圖二)。此外,過程中也可以運用對比色去表達兩種屬性完全相反的資訊,例如氣流的滙聚和輻散,還有運用漸變色去表達連貫性強的資訊等等。這樣便可以更鮮明地表達原本刻板的資料。
    圖二
    圖二: 電腦模式風速(左)和溫度(右)預報產品。左圖以暖色突顯大風的區域,而右圖則以暖色和冷色分別表示高溫和低溫
    學懂繪畫天氣圖是分析天氣其中一種的基本功。在畫圖時遇上觀測資料不足,更需要運用右腦豐富的想像力去完成這項工作。由於天氣變化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確定性,且電腦模式的預測準確度一般隨預報時效增加而遞減,如何可以持續地提供準確的預測,便成為預報員其中一個最大的挑戰。面對變幻無常的天氣,如何去掌握大氣中由槽脊交替所帶來的陰晴變化,不僅是一門科學上的學問,更是一門藝術上的學問。
    市民可能覺得天氣預測是一項純科學的工作,然而資深的行家可能說它是一種科學與藝術完美的融合。我認為能融會貫通自己擁有的技能便可以發揮更好的效果。
    QR code